2025年1月12日 星期日

摘自國語日報

好書大家讀20周年 見證兒少讀物變遷 (2011/4/17) 趙瑜婷/臺北報導  為兒童推荐優質好書,並成為學校、鄉鎮圖書館購書指標的「好書大家讀」活動,今年邁入第二十周年,二十年來,共選出四千六百多本好書。資深評選委員柯倩華說,「好書大家讀」每年針對國內少兒讀物進行嚴謹的篩選和整理,長期累積下來,成為讀者和研究者重要的「資料庫」,見證臺灣少兒圖書出版的發展和變遷。  二○一○年「好書大家讀」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,昨天頒獎,共有一百冊圖書和兩套套書獲獎。國語日報社出版《小說課:折磨讀者的祕密》、《蜘蛛人‧龍貓也不知道的祕密》、《哨兵天鵝》、《宇宙‧魔法‧印刷機》、《林良爺爺的700字故事》、《柳林中的風聲》、《風吹來的瑪麗‧包萍》也獲選最佳讀物。主辦活動的臺北市立圖書館,並宣布二十周年慶的活動內容,將舉辦研討會、作家分享會、各縣市書展等。  多位資深選書評委也觀察到臺灣少兒圖書出版現象。知識類評委張文亮表示,臺灣科普書面向不均,出版都偏重生物、生態類,但數學、化學、物理類非常缺乏;科學史能讓兒童對科學發展有全面理解,這類書也不多。此外,科普書和偽科學常混淆,兒童以為沒被驗證的占星、外星人就是科學,日後接觸科學理論時就會困惑,甚至退縮。  非故事文學類評委柯倩華說,人物傳記是出版品的大宗,但有時出版社所選的名人,例如股神巴菲特,並非兒童感興趣或有關聯的題材,建議出版書籍應重視兒童需求。此外,也應對傳記人物做第一手採訪,而非資料整理。  長期參與「好書大家讀」的兒童文學家桂文亞認為,選出好書後的推廣更重要,結集書評的《好書指南》,可分送給讀書會、故事協會或學校,列為年度書單,也可協助安排作家和評委進行巡迴講座和導讀,擴大活動效益。  圖說:「好書大家讀」活動昨天頒獎,國語日報社出版的童書,有多本入選,作家林世仁(左起)、張文亮獲頒獎牌,作家李潼獲得總數創作者第一名,由夫人祝建太代表領獎。攝影/高修民